日本职场线年日本月均劳动总时长为136.9小时,按每月22天算,打工人一天上班不到6.5小时。
2024年4月入职的日本大学毕业新员工起薪为226341日元(约合人民币1.1万元),比上年增加4.01%,创历史新高。
而日本普通劳动者的平均月工资为330200日元(约合人民币1.5万元),创下有可比数据的1976年以来的新高。
在日本文部科学省和厚生劳动省的统计调查中,会区分就职希望率和就职率两个概念。后者也就是所谓的就业率,其实是“希望就业的应届生中实际就业人数,与希望就业的人数的比值”。
比如说,某所大学有1000名应届毕业生,其中有600名打算毕业后直接就业,而这600人中有585人成功就业了,那么就业率就是585人和600人的比值,即97.5%。
世界各国对毕业学生就业率的统计口径不尽相同,比如我国统计这项数值的分母是某级教育毕业生总人数,但分子也包含了协议合同就业、自主创业、灵活就业和升学毕业生的总数。
另一人力大公司doda数据显示,2025年毕业的本科和硕士,也就是去年还在上大三和研一时,就已经有68.2%的人拿到了企业offer,比例也是过去最高。
除了校招,日本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打破终身雇佣和年功序列的文化,既接受跳槽走,也欢迎社招来。
共同社最新调查显示,欢迎离职员工回归的日企已高达71%,明确不欢迎老员工回归的只剩8%。
日本电气NEC在2023年度回聘了超过20名老员工,公司HR承认这些员工在“友商”那里积累的经验非常宝贵,没有必要把他们拒之门外。
当年它可是地球上出了名的“卷王”,相比之下前些年国内的“996”风气都稍逊风骚。
哎哟,现在的年轻人真是不一样了呢……想当年,我们这代人如何如何辛苦,如何奋斗……
大叔立马做乖巧状,这线年秋天,日本池田勇人内阁为了转移社会对《日美安全保障条约》的政治关注度,大手笔推出了“国民收入倍增计划”,旨在通过税收减免、导向性的投资、扩大社会保障网、鼓励出口来刺激工业发展,目标是在十年内将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翻倍。
1955年至1970年期间,日本名义GDP的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5.6%,1960年后不到七年经济规模就翻了一番,整个产业结构跑步实现工业化,大量人口脱离农业生产进入城市。
今天的日本之所以会成为一个“低欲望社会”,年轻人缺乏拼搏和创新精神,一大原因,就是在上个时代人们普遍过劳,活力都被透支了。
上世纪90年代日本年轻人发明了“社畜”这个称呼,也开始用超低生育率表达无声的对抗。
《日经中文网》分析称,新冠疫情后欧美的劳动时间恢复到了原来的水平,日本却恢复缓慢,是件亦喜亦悲的事。
日本在2019年4月1日开始实施《工作方式改革关联法》,是1947年《劳动基准法》制定以来的第一次对加班时间数做细化限制。大企业率先执行,中小企业从2020年开始执行。
法国巴黎银行证券公司的河野龙太郎认为:“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导致加班需求减少,限制加班的影响不太明显,但影响在经济活动恢复正常的2023年之后开始显现。”
根据《日本统计年鉴》的显示,2023年日本6738万的劳动人口中,正式雇员人数是3606万,非正式雇佣的劳动人数达到2124万,占到总劳动人口的31.5%,并且还呈现出上涨的趋势。
从2024年的月均劳动时间来看,日本的正式员工为162.2小时,兼职员工为80.2小时,只有前者的一半。
同样来自日本总务省的数据,2023年,日本65岁以上仍在工作的老年人比2022年又增加2万人,达到创纪录的914万人,就业比例达到25.2%。
日本已经在2021年4月开始实施《高龄者雇用安定法》,该法律要求企业有义务为70岁以下的员工提供就业机会。企业可以选择:一)提高退休年龄;二)废止退休年龄制度;三)再雇用。
“批发零售业”、“医疗福利业”和“服务业”最受65岁及以上老年群体的欢迎,就业人数排在前三位,其中“医疗福利业”的高龄就业者增幅最为显著:在2013年到2023年间增加了1.4倍。
据《朝日新闻》报道,日本在2022财年已经支付了40年国民养老保险的个人,每月只能领取约6.5万日元(约合人民币3250元),国民年金替代率从1990年的62%暴跌至2022年的38%,而日本家庭的平均月消费支出却高达24.4万日元(约合12145元),“养老金贫困”才是日本老人的难言之隐。
日本这个国家,吃喝拉撒的人口量庞大,又不得不依靠进口,现在深陷输入型通胀的困局。
2025年1月日本的消费者物价指数(CPI)中,包括接近实际生活感受的生鲜食品在内的综合指数同比上涨4.0%。